第三方检测的发展将是必然之势
在我国,第三方检测的发展将是必然之势。
业内专家表示,随着世界范围内各类检测标准的整体抬升,使产品市场准入的门槛也在不断提高。同时,消费者的意识也在不断加强,他们迫切希望权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能真正成为产品质量的中立监督力量,市场对于第三方检测的需求将会最终形成合力,改变现今以政府检测机构为主导的市场结构,促使第三方检测行业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
其实这是一个市场、一个行业,而且正快速扩容,涌进越来越多外资和民营的独立第三方食品检测机构。据说,这些年每爆发一次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这个市场就“收获”一次壮大的机会,独立第三方机构则“收获”一次业务增长的机会。
目前我国从事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的机构主要分为三类:隶属于政府部门的机构、企业性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高校科研院所的实验室。其中,隶属于政府部门的机构是食品安全检验检测领域的主体资源。
我国独立的第三方检验检测市场是在政府逐步放松规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历了由国家检验检测机构负责所有商品检验(典型规范为《进出口商品检验条例》),到开始对民间资本开放商品检验检测市场(典型规范为《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再到界定行政执法性质的强制性检验检测工作与民事行为检验检测业务、民营检测机构快速发展、外资独资检测机构进入中国的发展阶段。
每一次危机都带来更多需求
2001年,中国加入WTO,按照世贸规则,中国需要逐步放开这一市场。进入中国的一些外资第三方质检公司也开始迈上了快车道。
据TÜV SÜD大中华区市场总监吕岳宪介绍,开始时主要是满足一些出口企业的需求,随后开始主动出击,在中国的产业集群带,如温州、广州等地设立办事处,拓展业务。2009年以来,中国一些沿海企业加快了内迁步伐,也随之在成都、重庆等西部地区设立了分公司。
同样看到这一趋势的,还有国内的一些民营第三方质检公司。
广州恒定检测公司便是其一。这家公司成立于2010年11月,老板郑开云是位80后,此前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外贸公司,金融危机时,单越来越少,快要支撑不下去,他便谋求转型检测行业。由于此前所做的主要是陶瓷出口,而这些出口产品也需要拿到中国的第三方认证,熟悉这一流程的他自然而然地选择了这个行业。
开业两年来,他发现和他一样进入这个行业的民营创业者越来越多,他初略估计,“基本上每个月都有一到两家开业”。另一项公开数据显示,从2000年底至今,新成立的各类检测机构总数增加了近1/3。
郑开云介绍,几乎每一次危机的爆发,都会直接反映在公司的业务上。比如,两个多月前,安信地板被曝出甲醛超标,公司中要求测量家里地板是否安全的业务突然大增。而在日本地震时,同样的检测需求也突然之间增长。目前,在公司的业务中,个人客户大约占了七成。
郑开云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之所以企业客户只有三成,是因为很多检测不敢做。“有些企业是为了拿证而拿证,我们又没有那么多人力去跟踪,如果出了事,我们就要承担责任,与其这样,还不如不做。”
2012年2月份,天河环保局突然找上门来,让其承接其下的加油站油气回收改造项目的检测工作。“这在以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郑说,之所以发生变化,是因为一些政府部门也在尝试着转变职能,将这些项目外包出去。
在郑看来,第三方检测市场未来也会越来越细分和专业,他的下一个计划,是在电子产品的辐射检测上投入,因为他注意到,许多人对手机、电脑的辐射越来越关注,却找不到地方检测,而这可能就是“下一个蓝海”。
退一步说,就算食品平安无事,第三方独立机构也能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因为食品国标和国际标准的差别,常常很大,“差别”创造出“空间”。
比如一只苹果的农药残留检测,中国标准是30多个项目,而美国标准规定要查139个项目,欧盟是157个,日本更多达357个。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计划,未来3年中国食品标准中与农药残留相关的检测项目将“成倍增加”,但总数仍将明显少于国外标准。
每种食品上市前都必须接受安全检测,政府所属的检测机构往往只查中国标准规定的项目,但这样的报告,做出口食品的企业派不上用场——你得符合进口国的标准,得拿出人家认可的检测报告,这就给了检测机构,尤其是外资检测机构,一个颇大的市场。
- 上一篇:国务院决定加快第三方检测认证机制 2014/5/23
- 下一篇:监测业务委托协议书 2018/4/7